最终稳定下来的飞行速度达到了光速的百分之十八以上!属于科学院系统估计的较高的一个数值,整体发射行动非常顺利。
第一次发射的两艘近光速宇宙飞船,其中之一瞄准的是此时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单恒星的恒星系-巴纳德恒星系,距离四光年左右,预计近光速宇宙飞船需要二十二年左右抵达目标区域。
另一艘的发射方向不属于主要目标,纯粹属于在巴纳德恒星系的相反方向选取的恒星系,距离达到数十光年,是短时间内难以到达的区域。
其实巴纳德恒星系不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最近的是半人马座三合星恒星系(即三体恒星系)的比邻星,但三合星系统混乱的引力使得难以建设类似太阳城的人类居住区,因此目前来说,对于人类的价值比较小。
当然,由于这次投入的近光速宇宙飞船数量够多,半人马座恒星系也被安排了发射任务,但最终实现利用,可能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了。
或许等到未来某天,人类拥有了摧毁恒星的能力,将半人马座三颗恒星摧毁两颗,就可以实现对半人马座恒星系的利用,目前来说,近光速宇宙飞船抵达后,也只会建立前哨基地,不会像单恒星的恒星系那样迅速投入开发、建设,利用起来。
巴纳德星相对于太阳来说比较小,虽说可以利用,但估计只能建设一个规模比较小的新太阳城,承载人口的上限将完全无法与太阳城相比,由于巴纳德星是位置最近的合适恒星系,试点新建太阳城的希望肯定要从巴纳德星开始,这也是第一发射目标是巴纳德星的原因。
其后,在清理了巨型炮筒内的磁力约束通道中的发射残留物后,很快进行了第二波发射、第三波发射…
每次发射都需要进行调整或者等待,总体上规划早就做好,发射角度、时间、恒星系相对位置、太阳城转动速度、引力扰动等影响都被通盘考虑的情况下,上千艘近光速宇宙飞船的发射至少需要用时数百天。
因此王吕十七及诸多九阶委员、超级天才等不会一直观礼,故而在进行了前几波发射后,大都离开,各自忙碌去了。
此次发射的上千艘近光速宇宙飞船,情况顺利的话,最迟数百年后,人类将踏足数百到上千个新的恒星系,但其中大多数难以利用,存在种种问题。
半人马座三合星系统不说,三体运动,极难利用,很多稍微稳定一些的,恒星的体积都偏小,比如巴纳德星、沃尔夫359星等。
近处比较大的恒星还有天狼星,号称全天第一亮星,当然只是由于距离太阳系比较近,才能获此殊荣,宇宙中比天狼星更巨大的恒星不可计数,可是天狼星已经是距离太阳系比较近的恒星中能量最充沛的一颗了,但是天狼星存在一颗白矮星伴星,属于双星系统,引力扰动之下,建设新太阳城的难度也非常大。
问题有很多,但事情不能不去做,难道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其它恒星系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就不走出太阳系了?就永远蜗居在太阳系中?
只有先走出去,抵达了那些恒星系,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方能找出合适的利用方法,人类的科技在发展,职业者的实力在提升,现在看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数十年、数百年后,或许就已经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