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农耕文明(2 / 2)

因此,他们对荷兰人有着血海深仇的同时,又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充满了恐惧。

在他们的印象中,那些庞大的战舰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战胜的。

而且那些战舰上还有数不清的火炮,在那些火炮的攻击下,给他们造成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象。

但是现在明军居然将多达近三百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一举击败。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深深的震撼。

他们不是没有见识过明军的战力。

那些将他们解救出来的明军,个个都如同天兵天将。

原本在他们眼中如地狱恶鬼一般的欧洲白人们,遇到明军的时候,根本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这才几天的时间,明军就将整个爪哇岛基本全部收复。

现在只剩下这座大城,看起来再过几天,就能将其攻破了。

但是他们却无法想象,明军竟然能够将那些巨大的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也轻松击败。

而且传言说明军只是派出了十几艘战舰,就把那么多的荷兰战舰俘虏了。

这简直是比传说中的天兵天将都要厉害啊。

很多武装民军的士兵们,都没有亲眼见过海军陆战队员们空降时的场景。

但是当时亲眼所见的那些人,却早已将当时的情形告诉了后来被解救的奴隶。

在人们的传诵中,这些海军陆战队员们,被描述成了身披七彩霞光,脚踏五色祥云,从天而降的天兵天将。

现在武装民军中,虽然大部分是华夏族裔,但也有近一半人是其它部族。

当他们从身边人的谈话中,得知明军的种种神迹后,对大明也充满了向往。

而那些华夏族裔的民军士兵们,更是为此感到十分自豪。

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自己身为华夏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在跟随明军作战的过程中,那些军官们无意中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更是让他们对未来也充满了向往。

大明将会把南洋建造成大明在海上的明珠。

他们这些民军士兵,将来都有机会成为真正的大明军人。

而他们也将会得到丰厚的奖励和报酬,并且还会给他们发放土地。

如果有家人,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大明政府的保护和照顾。

这让民军士兵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不仅是华夏裔的民军士兵,就连其它部族的士兵们,对此也十分向往。

而且他们也听说了明军对南洋各个岛屿上的部族们,也都给予了大量的帮助。

并不像荷兰人那样,利用武力,对这里的部族进行掠夺。

甚至大明还帮助这些部族,联合起来和荷兰人进行对抗。

除了爪哇岛上,其它一些岛屿上的荷兰人,现在已经在其它部族的围攻下,被全部歼灭。

只有爪哇岛上,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区域的核心区域,现在也已经全部被明军收复。

荷兰人现在已经在南洋没有了立足之地。

大明也将会在各个部族的支持下,成为整个南洋区域的领导者。

对于朱君洛来说,他本无意占领更多的土地。

而是希望所有国家都能够和平相处。

但如果有人胆敢对大明出手,朱君洛一定会给予其最猛烈的回击。

纵观大明自朱君洛起兵以来,从来没有主动进攻过任何一个国家。

都是受到侵害攻击之后,才对其进行反击。

不论是对欧洲各国,还是对罗刹国,包括现在的南洋,都是如此。

至于满清,虽然没有主动招惹朱君洛,但却是整个华夏族的仇人。

朱君洛一直采取的对外政策,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而这些欧洲殖民者们,却始终想尽一切办法,去掠夺其它国家。

这其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而这也正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最大的区别。

农耕文明起源于农作物的种植,所以农耕民族善于靠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资源。

因为他们在长期的农耕劳作中,这种勤劳致富的观念慢慢地成为了他们基因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后代从小就受到这样的理念影响,也就有了同样的观念。

这种观念慢慢地影响到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国家。

而农耕文明基本上不会主动去侵略其它的国家。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就像一个农民,他十分清楚,如果今天他去掠夺了别人,明天别人也会对他进行掠夺。

而最终这种掠夺的环境,会让所有人都没有进行生产劳作的稳定环境,导致没有人会去劳作,最终所有人都会饿死。

而一旦有人来侵犯他们,那他们就会奋起反抗。

这也是华夏民族一直以来形成的民族基因。

而游牧文明却不同,他们的所有生活所需,只能依靠猎取来获得。

只要不是他们的同族,就会被他们视为猎物。

所以这些游牧民族在面对外族时,下意识的就会将其当成自己的猎物。

尤其是那些比他们弱小的异族,他们更是将其当成自己的财产。

这一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在对待其它民族时,农耕文明会将其当成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要与其和睦相处。

遇到比自己弱小的民族,也会先给予其帮助,让他们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农耕文明基因中的记忆,让他们下意识地会与人为善。

因为只有这样,农耕民族的利益才会最大化。

在农耕民族的价值观中,如果能帮助别人成为更加富有的朋友,那对自己的价值才是最大的。

因为帮助一个朋友或者邻居富裕起来后,他起码不会因为贫穷而想方设法地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