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新几内亚岛(二)(2 / 2)

片刻之后,瓦尔科斯派人来到了近前,右手脱帽颔首鞠躬,向对方问号,对方叽叽喳喳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虽然听不懂,但是双方各自知道对方没有恶意,也便指手画脚地开始表达了各自意思。待交流了一段时间后,大部队开始上岸了,瓦尔科斯准备在沿海稍微高点的地方打造一座城镇,取名为伊利安(希腊语中为“至高神”的意思)。他的长官帕特罗克勒斯在全世界建了了无数的城镇,所以他也想建一座伟大的城市,让后人都能知道这是他瓦尔科斯的杰作。

似乎凡是有点学问的希腊人大多都是比较全能的,特别是哲学、作战和建筑方面,瓦尔科斯在这些方面自然也是比较有造诣的,不然也不会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他把城市建在离海边一公里外的一处几十米的宽阔高地上,一条大道穿过雨林通往海边,这里离雨林有一段距离,不容易招蛇虫,环境较好,又有一条小河经过,解决了饮水问题,东面靠海的一片林子可以减缓海啸的冲击力,几十米的高度也可以避免被海啸所淹没。

受地形所限,城市规划面积大概在3.5平方公里左右,差不多能容纳10万人左右,瓦尔科斯把匠人们集中在此建立砖窑等各种工坊准备筑城事宜,大量劳力在此,筑城的速度能够快很多,而部队之所以只留在此,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帝国的移民们和友好的伊马斯族人很快打成了一片,船匠教导他们如何制作木船,不过伊马斯人的独木船自然不是这些来自文明社会的人所能驾驶的了的。移民们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原始技术打猎捕鱼,如何对付巨型湾鳄,如何在雨林中搭建栖息地,如何制作原始打猎工具。

而瓦尔科斯所要做的就是前往这个岛的内陆山地寻找金矿所在。从伊马斯族人地盘到查亚峰附近的科罗威部落的村落需要大概4天的水路时间和一天的陆路时间,在这5天里众人需要在荒无人烟的雨林中接受原始生活的挑战,很难想象这些土着是如何在这么糟糕的生活坏境下生存的。但事实上他们就是靠着这些原始技术打猎保持自足自给的,使用的都是原始工具,包括刀斧、弓箭、鱼钩等工具,维持着最低标准的生存需求。

这里远离文明化的生活,又是热带雨林,天气炎热潮湿,一旦受伤,伤口被感染的几率超过了90%以上。伊马斯人的交通工具是一艘几米长的独木小船(由一根大树干挖空),还有一根几米长的木桨划船,划船时一只脚踩在船舱里,另一只脚踩在船舷上,身体掌握好平衡,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水里。

之所以交通工具主要是船只是因为这里水网密布,这里的雨林之中虽然没有大型食肉型哺乳动物,但有着各种毒虫、毒蛇和有毒的植物,而坐船穿越雨林时,可以避免与有毒的枝叶触碰,也不会遭到毒蛇攻击,船上还可以建起木篷或竹篷,用纱帐遮住,既可以防水又可以避免蚊虫叮咬。

而徒步穿越雨林时,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天气、地形、各种有毒生物的影响。大雨、泥泞的道路和复杂的地形都可能增加徒步的风险。哪怕有经验的向导带领,向导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可以大大降低徒步过程中的风险。然而,如果遇到极端天气或地形复杂的情况,徒步的安全性会大大降低。

由于海船无法行驶到雨林深处,瓦尔科斯也只能让大量人手建造中小船只,为了尽量避免热带疾病的爆发,船只的种类都是最简单的楼船,这样可以减少蚊虫叮咬,因为他们这些人不比土着,土着对这些热带病天然具有强大但免疫力。在伊马斯人的帮助下,瓦尔科斯在短期内建造了好几十艘木船,这让伊马斯人对先进的建船技术初窥门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