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兵分三路,围剿韩信(2 / 2)

寇恂:“…………”

耿弇:“…………”

杨弘:“哈哈,袁公亲征韩信,对方得到消息,必定畏我如虎。”

张勋:“颍河以东是平原地带,更适合骑兵纵横驰骋,张角起事两年有余,麾下骑兵团,并不多,优势在我们。”

“袁公如果一定要亲征韩信,并且不愿意联合陈王刘宠与徐州牧陶谦,末将认为当兵分三路。

一路进攻颍河中部重镇细阳县,一路进攻颍河东南重镇慎城,第三路则攻打颍河北部重镇新阳县。

韩信一旦听闻我们兵分三路,他自己最大可能会防守颍河中部重镇细阳县,因为一旦南北出现意外,地处中部的细阳县无论北上救援,或是南下救援皆是路程最短,耗时最少。

袁公率领主力攻打细阳县,只要能成功拖住韩信一段时间,末将与寇恂将军各带一路军,会尽快攻下北部重镇新阳县与东南重镇慎城,然后于袁公会师于细阳县,方可将韩信团团围住。”耿弇知道他们联合陈王与陶谦的计策不被采纳后,只能用第二套方案。

“虽然在下认为联合陈王与徐州牧乃多此一举,但是耿将军此策的确可行。公路可学当年的高祖刘邦一样,拖住西楚霸王的主力,另派善于统军的将领开辟汝南南北战场。”何夔颇为认同的说道。

袁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何夔的建议不得不让他重视,沉吟良久后,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耿弇将军的策略,我们兵分三路进攻颍河以东的韩信军队。

至于各路主帅人选,中路自然由我统领,纪灵将军为先锋,何叔龙(何夔)、杨弘为参谋,张勋为后军,共起步卒骑兵三万;

南路由耿弇将军为主将,寇恂为副将,华子鱼(华歆)为参军,共计两万军队;

北路则由桥蕤为主将,雷薄为副将,阎象为参军,陈兰为先锋,共计两万军队。”

袁术之所以没有将耿弇、寇恂分别列为南北的主将,主要原因是桥蕤作为原虎贲军中的队长,当初义无反顾跟随袁术杀出京城,是绝对的心腹,需要提拔的对象。

而耿弇、寇恂虽然当初对袁术有通风报信之恩,也非常有能力,却出身普通,这是让袁术最为看不起的地方。

桥蕤出身睢阳桥氏,是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全部历任一遍的名臣桥玄的侄孙。

虽然并非桥玄的嫡系后人,好歹出身睢阳桥氏,这个家族即使不如他们汝南袁术,也差距不大,这是袁术非常想拉拢的家族,故而他对于桥蕤是格外的宽容。

即使当初桥蕤阻击失败,让韩信率军北上进入颍河以东,并占据此地,袁术仍然没有治他的罪。

此次兵分三路,让桥蕤担任南方的主将,就是想让他戴罪立功。

而在袁术看来,南、北两路中,北路更为轻松,因为南路需要防止张角派援军从寿春与下蔡支援汝南的韩信军队,而北路则没有这样的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