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十月底,河北平原上千村寥落,八字军在太行山兴起。刘玉娘一家十几口人和邻村大户一起难逃,一路上饿殍遍地,到处都是白骨。强盗乱兵时不时出现,女眷们担惊受怕,走了两个月才到了汝州——这是早年刘父做买卖来过的地方。刘氏一个堂亲也在这里安了家。
这个年头,投奔亲戚,虽然不免要受些脸色。但终究是更让人有安全感。
但也正是刘氏一家在汝州千辛万苦安顿好了的时候。寿州那边传来了消息,新官家打了胜仗。这里补充一下金国人把前头两个官家一起抓到北国打猎去了。这位是岳飞跟随的康王,因为当时在我磁州逃过一劫,后来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聚拢了赵宋文臣武将,在归德府登基称帝。
当时刘父还笑话他,“明明是让他在河北招募义军,结果却把河北扔了,跑到河南去当皇帝。不比他爹他哥哥强多少啊?咱们生在这个时候,遇上这样的官家,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事实证明,真正倒了八辈子血霉的,是靖康中死难的那些人。因为这位官家明显和他的父兄大为不同,首先人家敢打而且能赢,在寿州吞了金军五千人马,杀敌三千,然后马不停蹄地前往南阳,明显不想做偏安之君。
虽然刘玉娘平常也不太关心这些国家大事。感觉离自己非常遥远。但终究觉得赵宋有这么一位皇帝总归是件好事。
但他也只是闲暇的时候这么想一想。外地人生活总是不太容易的,她和母亲都十分辛劳,还要担心几个嫂嫂挑剔她。所以更加卖力的刺绣挣钱。
说来官家去南阳的途中在汝州驻跸,不少义军来投靠,虽然当时乱哄哄地让人觉得害怕。但是人多了,生活需求也就高。刘氏当时还多卖了不少钱。
但是刘母有主意,说:“我和你爹一日老过一日。你长久在娘家肯定不是办法。等到安定下来了,就托人给你再寻一个夫婿。”
刘玉娘也知道母亲说的是大实话,爹娘还算疼她。哥哥嫂嫂可不愿意带着一个累赘,何况宋代妇女改嫁太常见了。
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妻离子散的男人更是不在少数。他只是有点儿担忧。这次再遇不上良人,又该怎么办?
但无论如何。刘玉娘还是改嫁了。对方是个军伍,但是跟着韩太尉驻守淮西的,老家是唐州人。也是被乱兵破了家,干脆投了淮西军,混口饭吃。
他听说刘玉娘之前生过三个孩子,还挺高兴的。因为这意味着新妇能生。
但刘玉娘看着心丈夫的粗犷。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心里不是滋味儿。
也是老天捉弄他,偏偏在这个时候,她得到了岳飞的消息。
他已经是济州镇抚使了。这个从敢死士做起的相州佃户,在2年的时间里越战越勇。从统领升至统治,再升到镇抚使,一度指挥过梁山泊大捷这样的传奇战役,现在得宗相公的青眼,只怕在这个乱世里还有更大的前途。
刘玉娘恍惚的就记起小时候算命的话,心里有点涩涩的。
但现在想这些也没有用。玉娘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孩子们会好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