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接到赵云传来的消息,顿时狂喜。
鲁肃可不是等闲之辈,东吴四杰之一。
孙权曾经和鲁肃密谈,两人坐在同一张卧榻上,饮酒谈话。
孙权首先发表自己的言论,感慨道。“如今的汉室即将倾覆,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渴望建成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
既然您投奔于我,那么你有何良策来辅佐我呢?”
此时孙权只想做一个诸侯,来守卫大汉不倒。
鲁肃直接了当的提出,“汉室不可复兴。”
而且它也是第一个预计到三国鼎立的人。
建议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
可以说,今后对孙权影响最大的人不是周瑜,而是鲁肃。
能收服这样的人来帮助自己,绝对是一桩好事啊。
就在吕布等到有些焦急的时候,门外终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魏越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
“张虎,温侯在不在?”
“魏将军,快进去吧,温侯正在等你们呢?”
随着话音落下,吕布便看到,门被推开,赵云率先走了进来,在他身后的还有三个人。
走在旁边的当然是魏越,在他身后,还有一个面目端正,带着一丝敦厚的男子。
赵云等人走进房间,见到吕布,急忙拱手行礼,“末将见过温侯。”
鲁肃打量坐在主位的吕布,心中也不由暗暗感慨。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果然名不虚传!
只看外表,哪怕不认识吕布,也知道此人绝对不凡。
只是可惜呀,这样的一个人,名声竟然如此差劲!
吕布摆了摆手,看着赵云身后的男子,笑着问道,“莫非,这位就是鲁肃鲁子敬?”
鲁肃急忙走上前,拱手说道,“在下鲁肃见过温侯。”
吕布急忙起身,快步来到鲁肃面前,笑着说道,“久闻子敬先生大名,这次能够得见,真是名不虚传。”
鲁肃常听人说吕布鲁莽无知,此刻见到吕布如此热情,心中暗暗诧异。
刚愎自用?
“温侯获奖了,在下愧不敢当。”
吕布大笑着说道,“来人,赶快背酒,明天子敬先生能来此,本侯要好好庆贺一番。”
说完这句话后,吕布转过头却发现鲁肃到身后还站着一个人。
此人面目清秀,风度翩翩,眼神中还是自信和傲然。
见到此人容貌,吕布不由一愣,试探着问道,“赵将军,不知这位先生是谁?”
赵云急忙拱手,正要说话,周瑜走上前一步,随意的拱了拱手,缓缓说道,“在下周瑜,请多多指教。”
“周瑜?”
吕布愣了一下,不敢置信的问道,“你是周瑜周公瑾?”
周瑜没想到吕布也听说过自己的名字,点了点头,“正是在下。”
听到周瑜的回答,吕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能请来鲁肃,已经让他狂喜万分,不曾想,竟然还来了比鲁肃名气更大的周瑜。
买一送一,竟然还送来了更好的!
“哈哈!”
吕布仰天大笑,“真没想到,公瑾先生竟然也能来此,真是绵曼县百姓之福啊!”
面对吕布的狂喜,周瑜却只是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温侯,当初赵将军带我等来此地的时候,可曾说过,到此见过温侯之后,我们就可以随意离开,不知是真是假呀?”
听闻此言,赵云急忙拱手,“温侯,末将确实说过。”
吕布转过头看着周瑜,缓缓问道,“公瑾先生,你想离开?”
周瑜冷哼一声,“温侯,难道不可吗?”
吕布愣了一下,随即大笑的说道,“当然可以了,公瑾想要离开,本侯有什么理由拒绝。”
说到这里,吕布语气顿了顿,但紧接着,也不等周瑜回答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
“不过,就算想离开,也要等喝完今天这顿酒,才可以离开。
公瑾先生,不知可不可以呢?”
周瑜听到吕布的回答,也不由愣了一下,他原以为吕布会不放人,可是万万没想到,吕布竟然如此爽快的答应了,反倒让他有些失落。
以他的才学,无论到天下何处去,都被奉为上宾,就连淮南袁术,也是屡次相邀,他这才肯去淮南暂时做事。
却不曾想,吕布却反而不太在意!
真是无知的莽夫,不可救药!
哼哼!
就算你想留下我,我也绝对不会答应!
很快,酒宴摆好,众人分主次坐下。
酒过三巡。
吕布放下酒杯,转头看着鲁肃,微笑着问道,“子敬先生,本侯知道你才学过人,也有独特的见解,本侯在这里想问你一句,不知你愿不愿意回答?”
鲁肃客气的拱了拱手,“温侯有话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吕布点了点头,缓缓问道,“子敬先生,你的志向是建功立业,封侯拜相,还是拯救天下百姓呢?”
“这?”
听到这个问题,鲁肃不由一愣,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周瑜忽然轻笑一声,“温侯,此话不对,虽然是两个问题,但是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只有一个问题呢?”
吕布转过头去看周瑜,缓缓问道,“公瑾先生,为何是一个问题呢?”
周瑜放下酒杯,“温侯,如果你我结识百姓,又怎么能去解救更多的百姓,所以,只能先建功立业,等到有能力之后,才可以去解救更多的百姓。
温侯,既然如此,你刚才问的两个问题,不就是一个问题吗?”
听闻此言,鲁肃点了点头,“公瑾说的对,只有先建功立业,才能解救更多的百姓,确实没错。”
吕布却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本侯的想法和二位不同?”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不屑,“温侯,难道你的意思是说,要先解救百姓,再去建功立业吗?”
吕布点了点头,“不错,本侯就是这样想的,公瑾先生,难道你感觉有错吗?”
周瑜听到吕布的回答,缓缓摇了摇头,“温侯,恐怕口是心非吧?”
一旁的魏越怒喝一声,“小白脸,竟然敢顶撞温侯,难道你不想活了吗?”
吕布摆了摆手,目光灼灼的看着着周瑜,缓缓说道,“公瑾先生,天下任何一个诸侯,手里有了粮食,第一件事情要做什么?”
周瑜皱了皱眉头,“当然是招兵买马,强大自己的实力。”
吕布摇了摇头,“公瑾先生,本侯却和你想的不同,当本侯有粮食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想的不是招兵买马,而是解救更多的难民,你认为有错吗?”
周瑜冷哼一声,“口是心非,这样的话有谁会相信?”
吕布哈哈一笑,“公瑾,这是实情,自从本侯占据这里以后,兵马并没有增加多少,反倒是难民增加了十几万,难道这样你还认为本侯口是心非吗?”
这次没等周瑜回答,一旁的鲁肃叹了一口气,“温侯,虽然你心存仁义,但是如果不增加自己的实力,反倒去接济那些难民,一旦有事,恐怕后悔莫及!”
周瑜冷笑一声,“没有强兵保护,这里地处冀州,一旦冀州袁绍发兵前来,恐怕这里的繁华只不过是过眼云烟,顷刻间就会分崩瓦解。
请问温侯,这又有何意义呢?”
吕布转过头看着鲁肃,微微一笑,缓缓问道,“子敬,难道你也是这样想的?”
听到问话,鲁肃叹了一口气,“温侯,公瑾说的对,没有强兵保护,确实有些不妥。”
吕布点了点头,“二位先生说的没错,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当大家有粮食的时候,没人去解决这些即将饿死的难民,而是疯狂的扩张自己的实力。”
说到这里,吕布目光灼灼的看着鲁肃,缓缓说道,“但是在他们疯狂的扩张实力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想过,天下有无数的难民,已经奄奄一息,说不定第二天就会倒在路上,永远也站不起来了。
这些人只要有一口粥,就可以活下去,但是却偏偏没有人去给他们这一口粥。
子敬先生,当年黄巾军起义,响应者上百万之多,难道你认为他们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鲁肃想起那些难民,叹了一口气,“当然不是。”
吕布点了点头,“子敬先生,你说的对,他们其中有坏人,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本侯刚才所说的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的难民。
如果有人给他们一口粥喝,他们不会走上这一步,子敬先生,你说对不对呢?”
听闻此言,鲁肃默然不语,良久后,苦笑着说道,“话虽如此,但是想要给他们一口粥喝,又谈何容易?”
吕布摇了摇头,“子敬先生,本侯就是想做这个给他们一口粥喝的人,让他们有一个能活下去的机会。”
鲁肃听到这里,也不由对吕布肃然起敬,拱手说道,“真想不到温侯竟然会如此,真是让人佩服,在下自叹不如也!”
周瑜皱眉看着吕布,缓缓问道,“温侯,你的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就如刚才所说,冀州袁绍绝对不会任由你在此发展,只要幽州战事平定,到时候肯定会派兵前来攻打,到那时候,又该如何应对?”
周瑜虽然也佩服吕布此举,但是他深知此事绝不长久,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保护这些百姓,这里的一切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吕布转过头看着周瑜那张俊美的脸颊,微微一笑,缓缓问道,“公瑾先生,你认为如果有人前来攻打,这里真的毫无反击之力吗?”
听闻此言,周瑜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果然如此,温侯还是招募了很多兵马,对不对?”
吕布摇了摇头,“公瑾先生,如果你是这些难民中的一员,有人想要夺走你现在的一切,你会答应吗?”
说到这里,吕布突然大笑起来,“十万难民,十万兵,有谁敢来攻打这里,夺走他们的一切,就要面对这十万难民的怒火,不知道这天下有多少人能承受住这股怒火呢?”
听闻此言,周瑜心中也不由吃了一惊,但是却依然不服气,“就算有十万难民,但也不过是普通的百姓而已,难道还真能当十万兵不成?”
吕布点了点头,“公瑾先生说的对,所以,本侯想要给难民分发一部分武器,让他们在闲暇的时候训练,等到有敌人前来攻打的时候,自然可以上阵杀敌。”
周瑜摇了摇头,“温侯,如果发下去兵器,难道你不怕他们造反吗?”
说到这里,周瑜语气顿了顿,但紧接着,也不等吕布回答自己的话,便继续说道。
“温侯,你可别忘了,黄巾贼可是刚刚消灭没多久,还有很多的黄巾军余孽遍布在各地。
而且有这些难民之中,我可以肯定,也一定会有黄巾军余孽隐藏在其中,如果他们有了武器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温侯想必比在下更清楚吧?”
一旁的鲁肃表情也变得凝重起来,“是啊,这些难民之中,肯定有打算的黄巾军余孽,一旦百姓受到他们的挑唆,后果不堪设想。”
吕布摇了摇头,“公瑾先生,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黄巾军起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响应,就是因为没有人给他们一口粥喝,宁愿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他们无奈之下,才奋起抗争。”
说到这里,吕布的语气顿了顿,随即又说道,“可是,现在大家在这里都能安居乐业,人人不但能吃饱饭,还有钱花,难道他们造反以后,会过的比现在好吗?
也许在这里会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但是数量不会很多,就算他们想要闹事,恐怕不用本侯出手,就会被周围的百姓灭掉。”
说到这里,吕布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这些难民已经经历过生死,他们应该比我们更知道现在安稳的生活是何等的可贵,如果是去这里,恐怕他们再也没有活路了。
所以,本侯认为,发下一部分兵器,绝对不会出任何意外。”
多少次历史上的起义,都是因为吃不饱饭,甚至连树皮都已经吃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有造反,才能有一条活路。
可以说,只要有一点办法,哪怕是一年饿上半年,大多数的百姓也不会走上这一步。
而且,在这里他们生活的甚至比以前在家乡还要好,为什么要造反?